第七章 比?(上)(1/2)

好书推荐:

华历二年八月,立秋时节。</p>

破晓时分,天空如同一幅渐变的织锦,淡紫色与温暖的橙色交织在一起,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阳光透过稀薄的晨雾,洒在京城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秋风送爽,带来了丰收的气息,也带来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p>

京城的族人们在这样的清晨中开始了他们的日常。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披上了精致的兽皮斗篷,以抵御清晨的凉意。他们在晨光中相互交谈,讨论着新的狩猎路线,眼中闪烁着对满载而归的渴望。</p>

孩童们则在草地上追逐玩耍,他们的笑声穿透了清晨的宁静,像是一群无忧无虑的精灵,在晶莹的露水中跳跃。他们的每一次奔跑和每一次欢笑,都是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探索和赞歌。</p>

在族群的中心,一堆堆篝火已经点燃,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几个女人围坐在火堆旁,忙碌地准备着早餐。香味随风飘散,引起了一阵阵的吞咽声和满足的叹息。</p>

阿妈正细心地翻转着烤架上的食物,那是由族人们共同劳作收获的果实。火光映照在她慈祥的面庞上,她的动作不仅是在烹饪,更是一种传承,将生活的智慧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个渴望学习的年轻心灵。</p>

自从阿婆离开后,阿妈便接过了京城第一掌勺人的大厨身份。在从阿婆那里学来的那些烧烤技艺的基础上,她还利用自己的药草知识,应对不同的食材,配置出许许多多可口的调料。</p>

在她的指导下,几个年轻的族人正学习着如何调配草药和香料,以便为族人提供更加丰富的饮食。</p>

清晨的阳光透过远处山脉与天边的缝隙,洒在了京城的日历墙上。三斧站在这面记录着时间与智慧的墙前,手中握着一把特殊的铜质刻刀。</p>

这把刻刀是陶臂根据迹天涯的描述,仿照他那把具有特殊意义的拐杖制作而成,不仅作为三斧观星记录的工具,更是他身为部落时间守望者的身份象征。刻刀的柄部精心雕刻着北斗七星的图案,星斗的位置和角度都经过精心的安排,以确保其在刀柄上的准确性。</p>

立秋的时节已至,三斧通过近五年来夜复一夜的观察,对星辰的运行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已经意识到,随着季节的更迭,农耕的节奏也必须相应调整。在这个清晨,他要在日历墙上记录下昨夜观星的重要发现,这将是他改良华历的关键一步。</p>

三斧闭上眼睛,回忆着昨晚星辰的位置和移动的轨迹,他的脑海中仿佛再次展现了那浩瀚的星空。他睁开眼睛,目光坚定,开始在日历墙上刻下昨夜的星象。他的手法稳健而精准,每一道刻痕都代表着他对时间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p>

随着刻刀在墙上留下痕迹,三斧在心中回忆着,他最近与迹天涯关于节气与星辰变换的时间,存在着误差的探讨。</p>

他最近一直在思考着那个被迹天涯称之为闰年的概念。他知道,为了使历法更加贴近自然规律,闰年的设置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只是他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观察,才能确定设置闰年的具体方法。</p>

三斧这次对历法的改良,和日后三斧的传承者对不同地域下,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调整,是华夏文明对世界文明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p>

尤其是“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记录完毕后,三斧退后一步,凝视着自己的作品。那些刻在日历墙上的星象和符号,不仅是对时间的记录,那也是他对阿婆的承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