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没有和有而不用居安思危(1/1)

好书推荐:

“马爱卿免礼!” 崇祯出了銮驾,右手虚托:“马爱卿,一别四月有余,你风采依旧呀!” “托陛下的福!” “你母亲本来随着一起来的,但大同和太原那里出了点事情,你应该听说了,朕只好让她先去镇守了。” “谢陛下挂念,国事重要,身为臣子,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子的本分!” “哈哈哈,你这么一说倒是显得朕矫情了!” 崇祯上前拍了拍马祥麟的肩膀:“走,去你的中军大帐,你给朕汇报一下民变的事情!” 马祥麟行礼后,转身上马带路。 只是片刻的功夫,就到了征剿大军的中军大帐,周边数百顶帐篷林立着,一队队军士在巡逻着。 见崇祯打量着军营,马祥麟沉声道:“陛下,征剿是一万五千人,但因为秦王府的事情,京营指挥使陈权已经带人押送物资回北京城, 剩余的固原、太原等四镇的指挥使,臣让他们各自带一千军士以白水县为中心的,方圆百里内的州县巡视了, 既是震慑流民,也顺带清除部分逃串的匪寇, 除此处镇守的两千军士外,余者全部去受灾比较严重的白水、洛川等几个县城负责监督赈灾事宜了。 之所以将大帐设在这里,一是因为民变的队伍逃进了黄龙山中, 二是此处是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运粮队伍和南来北往的商队也比较安全。” 崇祯点了点头,随后进了大帐,待坐定后,问道:“说说民变的情况!” 对民变的情况马祥麟早就烂熟于心:“陛下,陕西自天启七年四月起至今,共有二十七处,共计人数……” 足足汇报了近一刻钟的时间,期间崇祯也问了一些问题,马祥麟也是回应的清清楚楚。 “所以你的意思是?” “陛下,朝廷现在在赈灾,整体都很好,民变的可能性不大, 臣的意思是,征剿大军可以撤回了,毕竟一万多大军,人吃马嚼的消耗也大, 但也不是全部撤出,可以留一支千余人的精锐负责镇守,再加上周边卫所的配合,足以应付突发事情了。” 哪知崇祯听完立刻摇头,道:“先不撤,朕有其他安排!” “袁可立现在在哪里?白水,还是西安?” “回陛下,袁阁老前几日动身去了西安,好像曾献曾大人汇报说整个西安府和秦王府的土地清查清楚了,袁阁老带人去验收了!” “嗯,那朕也去西安了,你这边等朕的消息!” 又聊了一会儿后,崇祯带着骑兵再次出发,越走,心里越安定。 白水县的情况比刚进陕西地界时好很多了,田地里都有人在翻地。 官道也平坦和宽了许多,如果非要形容一下,那白水的是柏油路的六车道,而白水交界的是水泥路的四车道,区别很明显。 每隔几里路都能看见一个长宽皆百丈,深在一到两丈左右、低陷的、没有水的水库。 以水库面积和深度看,如果蓄满水至少能灌溉数千亩的田地。 “诸位,有许大臣反对朕做这项工程,理由是陕西少雨,每年雨水不足两尺,虽然不算太缺水,但绝对算不上充足,所以修这种几乎用不上, 但朕还是力排众议,乾纲独断的坚持了这项看起来劳民伤财的工程,知道为什么吗?” 曹变蛟心直口快,道:“陛下,臣听说了,说是以工代赈,如果只是赈灾,百姓吃饱了就容易闹事,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周遇吉则是沉思了一下,满是疑惑道:“臣以为没有这么简单,既然是找事情做,那为什么不去开垦良田呢, 或者把现有的良田都给翻一翻,为来年做准备呢?” 崇祯笑而不语,看向堵胤锡。 堵胤锡抬头眺望着远方,又拿着地图比划了一下,眉头紧皱了一会儿。 “陛下,臣以为账不是这么算的。” 众人瞬间来了兴致,崇祯也是面带考校之意。 “陛下,陕西少雨是不假,但也曾发生过大涝灾, 臣记得元泰定元年,六月至九月,陕西持续大雨,渭水、黑水、沣水、洛水、黄河先后漫溢, 淹没了无数良田,破坏了太多房舍, 这项水利工程虽然看似没多大用,但一旦遇到这种大涝灾防洪是有一定作用的, 不说十年用一次了,哪怕是二十年用一次,都算是赚了! 如果诸位还是想不明白,那就想想城墙的作用,平时没啥用,但一旦外敌入侵,城墙就是我们最后的防线。” 众人若有所思,虎大威疑惑道:“堵大人,我还是没明白,像你刚刚说的那种大水,即便是这么多水库也无济于事吧!” 堵胤锡笑道:“虎大人,你忘记了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大涝灌满的水这个时候就有用了, 而且平时下的雨也能自动进入这种低陷的水库,而且不用担心决堤,只是灌溉费事了些!” “不过也不算什么,有水车就用水车,没水车就用桶一桶桶的挑了,花点力气能吃饱饭,这个买卖划算!” 说到这里,堵胤锡低头走了几步:“陛下,这项工程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诸如在这水库的岸边种上树, 即是提醒,也能固定堤岸,还能在水库里养些鱼、家禽等等,增加百姓的收入,改善生活。” “陛下,臣以为,这项水利工程,可以在整个大明推广,防涝灌溉养殖等等都行。” 啪……啪…… 崇祯拍了拍手,眼中满是赞许之色,这已经不单纯是分析了,而是汇总和大局观的能力。 赞赏完后,崇祯看着众人:“诸位,眼光不要局限,这就是没有和有而不用的区别,但一旦用上了就是赚到了。 不仅这项水利,还有其他的东西,诸如粮食、火器、军队等等, 哪怕是以后天下太平了,也绝对不能马放南山,反而要加大力度备战, 因为我们不确定敌人什么时候就打过来,大明与建奴的战争,卫所的腐朽就是最好的说明, 无论任何时候,居安思危的意识要长存。”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众人齐齐朝着崇祯行礼,皇帝的形象在众人眼中越发的高大了。 “好了,我们回归正题,说说引水灌溉的事情,诸位有好的办法解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