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秋试诗词(1/1)

好书推荐:

“仅是这一句诳语,就能动摇你佛心?” 清慧疑惑不解,就算是入门不久的佛徒也不会该被区区诳语动摇了佛心,何况是高僧转世,佛性自生的圆真。 “可他还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这一声声何期自性,就犹如寺庙高处敲响的钟声。 圆真的脸上再度浮现出了痴狂。 佛性虽未散去,但却在动摇。 在改变。 “够了——” 清慧佛光涌现,倏然大喝一声盖住了圆真的声音,他那惊惧交加的脸上如是闻见了极大恐怖。 几声何期自性,不过是短短片刻。 这位来自松度寺的当世高僧头上遍布细汗,神情里的惊慌惧疑,比先前圆真疯疯癫癫说什么都可成佛时,更要浓厚无数倍。 “不要再说下去了……忘掉!一定要忘掉这些诳语……我佛唯一,怎可人人成佛!” “我佛唯一,谨记!我佛唯一!” “阿弥陀佛——” 老和尚面朝西方,连续颂了数遍阿弥陀佛,阵阵梵音在静室内回荡不止。 圆真聆听着师父的梵音。 他却神色却复杂至极,如置身在冰火中备受煎熬。 “师父,可我觉得说出众生皆可为佛的那一位……” “或可为……佛子。” “若真能让众生皆佛,佛门何愁不能大兴?” 老和尚猛然转过身,直勾勾地盯着圆真。 那双老而深邃的眼眸微微颤抖,泛起阵阵不该有的涟漪。 “不……不要这么说……” “那人或许佛性天生,却未入佛门不得真经,所以误入了歧途才悟出那般诳……那般与我佛相悖的佛法!” “但你要谨记,我佛唯一即为真理、我佛唯一即为真理……” 说是要圆真记住,但清慧却一遍又一遍地说着,似乎只有这样不断重复,才能证明在他的心中依旧是我佛唯一。 良久之后。 静室之中,佛光渐渐淡去。 “圆真,你还记得你我师徒二人,来此书院所为何事吗?” “谨记于心。” 听到圆真的答复,老和尚清慧微微颔首,拿出了一样东西。 质地为木,外形呈现为一个“山”字,雕刻着淡雅朴素的山水纹路,只不过不知是岁月的冲刷还是另有什么变故,这些山水纹路都已经磨损不堪,似乎处在支离破碎的边缘。 这是笔搁。 文房雅器之一,作用就如其名字一样,只是不知道老旧不堪成了这般模样,还能不能承受住笔的重量。 “宣传佛法并非一日之功不需要强求,在进修身林之前你就在此精心,好好巩固佛心。” 圆真点了点头,又问道:“师父,那您呢?” 向外走去的清慧愣了一下,然后折返回来,坐于圆真面前,双手合十颂着阿弥陀佛。 “我也在此,助你巩固佛心……” …… 在老和尚和小和尚巩固着佛心的时候,秋试第二关虽然还没落幕,但考生所作诗词已经流传在外,毕竟比起需要深读的策论,更为朗朗上口的诗词必然更容易传开。 “一叶秋色漫重山,这句不错啊。” “我还是觉得这首更好,天水谢家谢公子的咏桂之作,闲去桂花落与月来惊山鸟,这两句一来一去,花鸟相应……” “秋风送花归尘泥,来年春至争开艳……这是谁写的?真真是狗屁不通,这竟然也能进秋试?” “好诗是有,但都仅仅是好,就目前出现这些诗词来看,恐怕书院今年又不会评诗词第一了……” 众多读书人都在讨论着秋试的诗词,其中一大热议便是究竟能否有人成功摘得诗词这一关的榜首。 秋试诗词已经有四年不曾评出过第一了。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因为四年以来书院秋试都没有出现过诗词佳作。 恰恰相反,每年都能冒出那么几首秋试诗词广为流传。 只不过是都没有好到一枝独秀。 没有哪首诗词能像之前圆真的那篇策论一样力压其他。 既然如此,反正书院秋试也不是看的名次先后,又何必强行评什么第一呢? 空着便空着。 正好应了文无第一。 有鹿书院洒脱不在乎,却也不碍着他人对诗词第一的兴趣。 “……诸葛兄觉得哪首更好?” “谢琼文这首不错,我在京城有听过这位谢公子的名声,以为是个十足的纨绔,没想到却有几分诗才,不过想想也是,要是一无是处也没资格参与书院秋试。” 诸葛台折扇未开轻轻敲着掌心,与身为书院弟子的何霄侃侃而谈着秋试上的诗词。 “至于其他的,要么文采不足,要么逢秋便悲,年年如此实在无甚新意。” 何霄微微颔首,笑着说道:“秋来萧瑟,多悲也是触景生情不足为怪,不过了无新意这点确实没错,我爹都曾说过年年秋试多是悲秋诗词,深秋都没到呢,秋悲就已经被抒发完了。” “倒也不是说这些诗词不好,只是再好的诗词同一个意境,看多了也腻歪……” 何霄只能和诸葛台讨论,因为他知道其他几人都是什么成份。 陈宪虎将门虎子,说他没读过书肯定不对,但说他有什么诗情才气更是胡说八道。 叶一夔妥妥的江湖侠客风采,侠气是够了,只不过或许是因为出生平平,小时候就没看过几本书,之后对书本的兴趣也远远低于刀剑。 至于熊愚……这厮懂应该是懂,但你和他说诗词,他只会嗯嗯啊啊对对对,然后问之后去哪家酒楼吃些什么。 也就诸葛台,虽然不认自己是读书人,但却实实在在读过许多书,懂得很多,其中便包括诗词。 不过这次多了一人,倒是可以问问。 何霄和诸葛台点评完了秋试诗词,便转头看向徐年,笑着问道:“真人觉得这些诗词如何?” 徐年摇摇头:“我不懂诗词。” 这要是做阅读理解,他能让诗词作者都陷入困惑,茫然于自己当时写下这一句时是不是真的有想到那么多。 但正经点评诗词,还是算了吧。 平仄是否工整,前后是否对仗,他都不一定分得出来,更遑论意境的好与坏了。 “……诗词本天成,抒发当时心境而已,其实哪有什么懂或不懂呢?” 不远处。 一位清瘦的中年儒生笑声豪迈,迈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