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船队(1/1)

好书推荐:

小凌河河口的那片沙洲之上,又经过一百多个留守士卒历时半个多月的修建,已经建起来了五座比较像样的粮仓。 在这片沙洲上建粮仓,首先要做好防潮防水的工作,其次要做好防虫防鼠的工作,最后还要做好防火防烧的工作。 这几样工作,对于本就是觉华岛屯粮城军丁出身的留守士卒们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他们都是袁进刻意选了留下来筹建小凌河口粮草转运基地的屯粮城军丁,做这些事情都是行家里手。 五座粮仓,位于水手营的正中心,以梅花状分布在沙洲岛上的最高处。 粮仓虽然简易,但是防潮防虫放火的问题,还是被充分考虑到了。 特别是囤积在岛上的用不完的木材,以及附近海岸上残存的高大芦苇,让这几座粮仓修建的像模像样。 与此同时,总览松山外东线防御的祖克勇,也在袁进率领船队主力撤离之后,指挥着留守水手营的士卒,拆掉了当初徐昌永带着蒙古兵临时搭建的码头。 而且,就在原来的地点稍稍靠后,利用岛上囤积的大批原木和海水退潮的空档期,扎扎实实地建起了一个比较像样的码头。 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午,袁进率领着觉华岛水师营的运粮船队,意气风发地再次来到这片沙洲岛靠岸的时候,他所见的就是这一个全新的码头了,一个全新的水手营了。 袁进靠岸登岛的时候,祖克勇并不在岛上,听说是祖克勇驻守娘娘宫,并负责娘娘宫一带直到小凌河口水手营的防御,袁进就立刻派了岛上留守士卒,上岸联络祖克勇。 祖克勇驻守娘娘宫以后,做事有板有眼,十分尽职尽责,除了指挥着袁进留下的士卒在小凌河口的沙洲岛上大兴土木之外,也指挥着自己的部下紧忙活。 他们先是将小凌河北岸原来鞑子大营四角的四座高大望楼给拆除下来,然后又照着原样,几乎原封不动地,在小凌河的南岸给组装了起来。 小凌河的南岸,从沙河口,从娘娘宫,再到小凌河的河口附近,每隔一里地左右,就是一座望楼。 每一座望楼上,祖克勇定期派出两名士卒,累计一共八名士卒就将小凌河下游一带的预警任务给解决了。 剩下的其他五十几个人马,则由祖克勇亲自带着,每日里越过小凌河往北,沿着海岸线一带,往鞑子控制的大凌河方向哨探。 哪里有鞑子披甲人的庄子,哪里有鞑子包衣阿哈的屯田,哪里有可以隐蔽的山林,哪里有没了人烟的村落,祖克勇都一一记在心中。 杨振听说了这个情况,一开始心里还有点纠结,担心祖克勇在娘娘宫一带继续大兴土木的话,会不会把李禄他们之前搞的埋伏给破坏。 其实,自从祖克勇请命率队驻守娘娘宫的时候,杨振就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他自己在娘娘宫设下的陷阱。 杨振甚至一度考虑过,要不要先行拆除了埋在娘娘宫大殿里下面的那些万人敌,等到将来鞑子来了的时候,祖克勇他们撤回松山城里以后,再重新填埋到那里。 但是犹豫来去,杨振还是决定继续维持原样不变,既没有把这个秘密明白告诉祖克勇,也没有偷偷摸摸地派人将万人敌提前拆除撤回。 没有告诉祖克勇这个秘密,是因为杨振始终心存疑虑,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祖克勇毕竟投降过满清,并且最终还是第二次投降了满清。 尤其是祖克勇手底下的那些人马,都是跟了祖大寿多年的兵,谁知道其中会不会有人把这个情况透露出去,从而导致自己的这个设想彻底落空呢? 再有一点,俗话说做旧就要如旧,如果现在把之前埋下的万人敌拆回来,到时候鞑子来了再匆匆忙忙地埋回去,反复折腾,一定会留下痕迹。 鞑子又不是傻子,你一旦留下一点痕迹,人家肯定是要掘地三尺,看一看究竟搞了什么把戏,那样一来,这个计划自然是不废而废了。 不过,为了避免以后引发不必要的误会,杨振还是在祖克勇领命出城驻扎之前,跟他提了一点要求。 特别提醒他,不要把人马驻扎在娘娘宫的天后大殿里。 首先是祖克勇本人,不许驻扎在那里,其次是其他人马也不许驻扎在那里。 而且,杨振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然而,祖克勇却自己脑补出了一个理由,那就是杨振之前总是说今后要靠海吃饭、靠海吃饭的,那么既然要靠海吃饭,就得对娘娘宫里供奉的天后妈祖娘娘恭敬一点了。 不管祖克勇怎么理解杨振的要求,最后他倒是听了杨振的话,没在天后大殿里扎营住宿。 也没把天后大殿弄成他手下的营房或者马棚,而是做了他们这支人马存放粮食马料的仓房。 反正娘娘宫里的房屋不少,对于他们这一支六十人的队伍来说,足够住了。 且说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这一天的上午,袁进的补给船队到了小凌河口南面海上的沙洲岛一靠岸,就被祖克勇设在小凌河口南岸林地上的望楼守卫给发现了。 袁进派出的小船刚进入小凌河的主航道,祖克勇就已经带着人马赶来了。 得知对方的来意,祖克勇一边派了一队人回去向松山城报告消息,一边直接上了小船,跟船去了沙洲岛上与袁进见面。 到了当天傍晚,乘着潮水上涨的迅猛势头,袁进的运粮船队第一次尝试直接进入小凌河的主航道中,朝着松山城的方向桨帆并用,一直驶到了沙河口。 大船在沙河口停靠,然后在沙河口守备张臣率队护卫之下,城内驻军将士与水师营士卒一起,将一批批装满了大米、小米、麦子和各种豆子的麻袋卸下,最后利用小船和人力,连夜运进松山城北门内东侧的粮仓存放。 这是杨振之前设想中的未来粮道方案之一。 这一次的实行,看起来是成功的,不需要在小凌河口的水手营装卸了以后再分批用小船运送过来。 而是直接由觉华岛启航的大船乘着夜晚大涨的海潮直接送到沙河口,从沙河口换装小船,直送松山城的北门外。 这样做,省时省力,但是这个设想只能在和平时期实行。 一旦到了鞑子围城的时候,或者小凌河的任何一边驻有大批鞑子军队的时候,就无法实行了。 当然了,确保粮道不断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找到对策的。 尤其是到了冬季,天冷的时候,小凌河口沙洲上的水手营也并不是百分百安全,起码小凌河肯定是要结冰的。 再冷一点,小凌河河口一带遍布沙洲的海岸地区,也会跟着结冰的。 最冷的时候,就连近海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的海面,也会全部封冻的。 到了那个时候,若是鞑子前来,他们的骑兵就能够沿着小凌河结冰的河面,直接冲上水手营所在的沙洲。 当年觉华岛被攻陷,觉华岛上的粮草军械物资被抢劫焚烧,就是因为觉华岛与宁远河口之间的海面,出乎意料地完全封冻上了,鞑子骑兵大军可以通过结冰的海面直接踏冰上岛,而岛上驻守的人马少,根本挡都挡不住。 这些往事,杨振当然是知道的,而且他也琢磨了一些应对的办法,只是时间还早,距离严酷的寒冬还有半年多的时间,眼下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至少,眼下松山城里的驻军,不再需要从笔架山长途跋涉转运粮草,而是直接从沙河口转运粮草,照比过去已经安全多了。 夏成德、吕品奇当夜听说了这个事情,就此一点,就对杨振的这个安排已经钦佩不已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其中的天壤之别,他们这些久在松山城里驻守的坐地户,心里面可是太清楚了。 当天夜里,袁进送粮进城,风尘仆仆,一路辛苦,作为地主的杨振就在松山总兵府里摆起了酒席,款待袁进的到来。 还是二进院里的会客厅中,还是那一张大八仙桌,桌子上有酒有肉,还有一些鱼和杂合面大饼。 酒,是祖家自酿的正宗辽西烧刀子,却是锦州城里的祖大弼前不久专门派了一队人马送过来的。 四月初的时候,辽东大帅祖大寿率领宁远的部分人马,重回锦州坐镇的,期间途径松山城外,但却是过了不入。 只是在路过乳峰岗的时候,匆匆召见了正在乳峰岗安营扎寨的徐昌永,大概问了问松山城的防务情况,然后就再也没有理会过杨振了。 而杨振因为对祖家有一些心结,所以自从进了松山城之后,除了默许祖克勇去过锦州城一次,他自己也一直没有主动上门联络结好。 所以,当时祖大弼以自己的名义,给杨振送来这一批好酒的时候,杨振还感到十分的惊讶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