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创造空间的物质(2/2)
“亦或者是引力牵引的问题?”哈鲁继续猜测。
的确也有这个可能。
但都是猜测,严夏决定进行更深度的测试。
“将所有光线都关了吧,我需要保证这片空间内处于相对真空。”
不仅是光线,甚至还有其他物质。
哈鲁照做之后,严夏拿出了一根激光笔。
这激光笔和一般的激光笔有所区别,它有两个模式。
一束光和闪光。
不过这一束光是真正的一束光,它的宽度只有一个光子直径。
也就是说,这是一条由光子连成的光线。
另外闪光就是相当于每秒释放一个光子。
这东西是专业的科研设备,进行一些实验的时候很有作用。
不仅有这种激光的,还有电子、质子、中微子、中子、谬子、夸克等等的。
严夏拿出这东西照射此物体。
他通过放大镜看到了在光线关闭之后,这物质之间的间隔缩小了,而当它的光线照射过去后,它放大了。
放大的间隙是为了让光子通过。
而在这瞬间,严夏捕捉到了一个情况。
该物体内部可能是空的。
他开口:“检测一下这东西的质量,内部是否是空的。”
哈鲁很快完成了检测。
“的确是空的。”
这回答让严夏一下凝重了起来。
如果这物体内部是空的,它是将光子让进内部的,那么光子应该是直接射穿它,而不是会被散射。
他让哈鲁寻找自己激光笔释放的光子。
不断的进行单个光子的释放后,哈鲁得到结果。
“每个光子离开的方向都是不同的,它内部可能不是空的。”
前后矛盾的结果。
或许它内部存在一些气体介质。
但事实上气体也是有质量的,在飞行文明高精度的仪器下不可能探测不出来。
“或许有一种未知的物质。”
哈鲁和严夏展开讨论。
“未知的物质让光子出现了折射现象,这些物质还很活泼,因此每个光子离开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这些位置的内部物质很可能并不密集,它十分稀疏,因此我们才无法准确的判断其质量。”
严夏总结了一下讨论的结果。
现在的猜测方向在这里。
“那这些物质存在是为了什么呢?”
它们或许是外层物质的能源?
但能源的质量也不至于如此轻和稀疏。
哈鲁仔细琢磨了一下。
“我们有发现能量守恒吗?”
它想到之前这东西吞噬了自己的仪器,然后体型只增加了一点点,相对于仪器的大小来说,那太少了。
这一句话点透了严夏。
他再度实验。
这次直接拿出旁边的一个不知道名字的装置塞给了这物质。
物质瞬间将其吸收完毕,然后完成了分裂。
此时在一旁的哈鲁心头滴血,那装置可不便宜,是为了检测微观粒子震颤的,也就是波形。
不过它知道现在更应该做什么,它仔细的对比了前后重量变化。
“大概9251的物质蒸发了。”
“这里是真空,按道理来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严夏听到结论之后仔细的计算一下,可惜他本身是没有副脑的,所以计算得很慢。
过了十几分钟后,他才得到结果。
“它膨胀的比例小于1,如果是吸收了749的物质,按照它的大小,应该是增加147的体积。”
然而没有。
也就是说这增加的重量中,有一部分不属于外层物质,而是内层物质的。
经过计算,他们很快得到了该物体的内外密度比值。
内部的密度很可能比外部的密度高出几十倍。
然而这只是猜测而已。
他们无法剖开这物质。
但就算这样依旧存在疑问,剩下的物质都去哪儿了?
“能量守恒,这些物质一定是以另外的方式消耗掉了。”
“既然不是质量,那么或许是引力?”
严夏让哈鲁查看了一下引力的变化。
然而引力的变化是和质量呈正比的。
就在他们疑惑的时候,外部观测远处巨大黑色浪花的绮罗族学者传来信息。
“浪花已经将恒星吞噬完毕,它依旧在膨胀。”
“经过我们观测,它内部很可能非常空洞,但是却不缺少能源供应。”
“根据它现在的规模,没有几百颗恒星的能量是支撑不了的,甚至随着后续继续扩张,它每一秒都在消耗天量的能量。”
这的确不正常。
如果按照他们观测到的该物质体积增量,那几百颗恒星可能还是保守估计,可能得几千几万颗才行。
“四维空间的文明就算真的是28级甚至29级,他们有这么巨大的能源供应吗?”
哈鲁提出了这个疑问。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虽然2级文明是开发利用一个恒星系的能源,但也没有说将恒星给用光啊,只不过是收集恒星辐射出的能量而已。
所以就算真正到达29级文明,其总的能源储备量其实依旧和一颗恒星总的能源量有差距。
“不可能的。”严夏毫不犹豫的回答。
那么这东西是怎么完成扩张的?
它就算内部不需要质量,但外部的一层质量也已经足够庞大了,就算只是薄薄的一层。
严夏和哈鲁这心中一疑惑就是很多天的时间。
这些天内他们甚至都没有说过一句话,都在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中。
这就是学者。
消失的质量和膨胀应该是有关系的。
严夏借用了一下飞行文明飞船的算力进行思考,但依旧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
直到他们发现了一件事情。
思考了200多天之后,哈鲁再度观测了一下那物质,他发现那物质的质量竟然减少了,而且体积还出现了轻度的萎缩。
他们瞬间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般,几乎同一时间想到了之前被忽略的可能。
“空间!”
“如果不是物质的填充的话,那也只有空间了。”
“原来如此,这个东西在创造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