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法统(2/2)
民以食为天,这是华夏这片土地上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然而秋粮沉甸,却没被收割多少,便可见此时的京畿地虚弱到了何等境地。
“如今也只能让大军去抢收秋粮了。”冯恺苦笑,多尔衮这掘地基掘的实在太狠,裹挟走了八九成以上的精壮,没被裹走的几乎都是因为躲进了山里逃过了搜捕,这才逃过一劫。
如今武锐军初至,谁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状况,这些青壮那敢冒头?
安民告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用,李自成没贴过安民告示还是满清没贴过,最后呢?
现如今京畿之地都是些老弱病残,指望他们收割秋粮根本不现实,那也不能让粮食烂在地里,那是要遭天谴的,没办法,只能靠大军去收割了。
不过有了这批秋粮,对于恢复京畿地的元气也是大有好处。
秋粮的事就这么早早定了,冯恺又道:“京畿百姓十不存一,惶惶帝都竟然成了这般模样,当真是可叹,如何让京畿地恢复往日繁华,还要靠诸公拿个主意。”
徐鹏眉头深锁,众参赞也是面面相觑。
这已经成了症结所在,也是很让人头大的问题。
光统帝已然启程,如今已然出川到了汉中地界,就算再慢,年底前也该到北京了,光统帝来北京可不是游山玩水的,他是来登基当皇帝的……
别觉得蜀王在成都蜀王府登基就能得到天下人认可,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满清顺治帝在盛京登基,到了北京又登基一次一样。
弘光皇帝是被江北四镇扶上皇位的,而且还是在崇祯皇帝三个儿子失陷京城注定无法登基的前提上,最合乎法统的大明继承人。
南京那帮道貌岸然的鸟大臣,往日里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
想当年万历皇帝的国本之争,就是这一帮子文臣和皇帝打了十几年的拉锯战,对于万历帝的非暴力不合作,当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仿佛不立泰昌帝,这山河社稷转瞬之间就会倾覆,这大明天下转眼间就会易主一样。
说白了就是从法统上去算,身为长子的朱常洛比朱常洵更具备具备继承天下的资格。
至于人品、能力是不是荒唐这些狗屁倒灶的都不是个事,君王嘛,只要大臣们用心辅佐,尽心规谏,废柴也能成为璞玉不是。
可到了南京呢?
史可法就差没把朱由崧的底裤给骂穿了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支持潞王朱常淓继承皇位。
按照法统继位论,朱常淓他爹潞简王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弟弟。
如此一来朱常淓就是万历皇帝的侄子,比崇祯皇帝朱由检和朱由崧上一辈还要高上一辈。
从法统论,崇祯皇子儿子没指望就往上找天启,天启无子不谈,再往上追泰昌帝。
泰昌帝倒是有几个儿子可活下来的就朱由校和朱由检也就是天启和崇祯,所以没指望,那就再往上追,便追到万历。
那么万历这支自然而然就是福王一脉,哪有不立福王还继续往上追到隆庆帝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