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乱花迷人眼(2/2)

好书推荐:

大清朝的有识之士很清楚,如果不牵制住大明的边军,不吸引崇祯帝的视线,那么以大明国的国力想要剿灭流寇不会有太大的悬念,甚至都不需要抽调边军就能把流贼杀的飞灰烟灭。

一旦流贼被剿灭,大明内部安靖就能全力巩固边防,民生、国力也不会因为流贼的存在最终衰弱到极致,那些内地的军头也不会敢对朝廷阳奉阴违,最后力往一处使,全力对抗大清。

大清苦寒,不管是粮食还是衣物甚至是铁器等等都需要大明商贾供应,好在这些商贾为了私利枉顾家国大义,否则大清国想要强盛简直就是做梦。

不过现在大清已经度过了最难熬的那些年,如今更是在吴三桂这个叛国者开关之后顺利入关,山海关在手,大清八旗大军再也不用如往年那般从长城防线寻找薄弱点来作为突破口,就算在大明腹地劫掠也只能原路返回,因为不用担心随时被断后路,那么自然而然就有了占据华夏的野心和底气。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按照大清国入关之后的分析,在崇祯死了以后,华夏拥有较强实力的也就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南方的一些军头,比如左良玉,比如刘泽清、黄得功、高杰之类,至于原本实力最强的九边边军,早就被洪承畴在松山一战当中损失殆尽。

而冯恺……大清国上下几乎没有半点认知……

这也不是说大清的情报力量不够强大,而是关注的重点偏差太大,一个窝在川中的逆贼怎么也不可能让强盛的大清国正眼对待。

至于洪承畴,说实在的也只有皇太极和多尔衮等少数大清权贵看重,这和什么贰臣、数典忘祖没什么关系,只是诸如阿济格一类都觉得没有必要。

大清从白山黑水中崛起,倚仗的是强横的武力来压服天下,而洪承畴这些汉臣张嘴就是礼制,闭嘴就是典章,和这家伙说话除了能弄浑身的不自在以外别无其它。

阿济格想的很简单,大清国还没有占据华夏,那么首先该谈的就是征服,征服就是动刀子杀人,杀一万人不服就杀百万,百万不服就杀千万!

把汉人杀服了,剩下来的汉人自然会对大清国俯首帖耳,这也才是大清国应该走的正确路线,而不是在天下尚未一统之时就舍本逐末去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屁事。

大清国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几百年前江山万万里的蒙古帝国更强,蒙古帝国当中最强的大元帝国统治华夏的时间也没有超过百年,为何?

因为乱花迷人眼,繁华的华夏磨灭了蒙古人骨子里面的血性,他们接受了汉人的那一套就不可避免的被汉人所同化,当那些蒙古王公在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面不可自拔的时候,哪里还会想起先祖征战四方,弯弓射大雕时候的无敌风采。

阿济格觉得多尔衮现在就是在走蒙元的老路,而且走的比蒙元还要彻底,那么就算大清帝国能够占据中原,百年之后又会如何?

届时不甘压迫的汉人肯定也会揭竿而起,趁着满清勇士雄风不在之时,彻底掀翻大清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