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被吓跑的意大利人(1/2)

好书推荐:

“诸位,奥地利人缩进了都灵防御体系,都灵这座城市经过撒丁王国日积月累的加固,尤其都灵城市周边的高地,早已被修建了层层叠叠的防御要点。

如果只是撒丁王国的军队驻守,都灵城自然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但如今有数万奥地利正规军进入,几乎所有的防御节点都塞满守军,如果一个一个防御要点打下去,即便是我们英勇的小伙子,也至少要填进去两三个师的兵力!

别忘了,有奥地利人在,都灵城内和周边地区的撒丁青壮,就不得不跟我们拼命,我相信奥地利人绝不会介意拿着枪口顶在撒丁人的背后,让他们拼死作战。

都灵城位于山谷之内,周边地势复杂,我们没有必要非得强攻,给我们凭空造成大量伤亡,所以我的计划是将奥地利人的主力吸引出来。

撒丁人的胆子已经被我们吓破,只要我们击败这支奥地利主力,都灵市必将不攻自破。

所以,我们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就是将都灵市内的奥地利人主力吸引出来。”

卡尔话音刚落,下首位置就有师长级别的少将迫不及待的高声呐喊道:“卡尔中将,我和我的士兵绝不畏惧死亡,无论前面的敌人有多么顽固,我都愿意带着我的部队战斗到最后一人!”

卡尔瞥了眼打算莽干的下属,似乎早已习惯了这个节奏,每一次他开军事会议,下面总是会有高级军官喊着要为‘李维大人’尽忠的口号,完全不管战斗过程中会有多少损失。

在他们眼里,战争只有胜负之分,伤亡数据真的只是一个数据而已,无论是敌人的还是自己人的!

当然,卡尔习惯性的无视掉对方的话语。

的确,法兰西国防军真要是不计代价强攻的话,都灵是百分百可以拿下来的,但损失几万人值得么?

诚然,作为进攻方,己方损失远低于敌人又取得胜利的结局,对欧洲各国来说是划算的,但卡尔却不愿意如此浪费大家的生命。

“尼扎少将。”

卡尔抬眼点名道。

“在,请卡尔中将吩咐。”

尼扎是原来出身常备军团的高级军官,法兰西国防军改编后进入法兰西国防军体系,由于尼扎是土生土长的军事人才,在李维发家的时候一步一步从地方保安团晋升入守备兵团,然后再一点点干到守备兵团的高级将官,最后负责组建常备军团,所以尼扎没有被军营洗脑,仅仅只是行政点化。

如今的法兰西国防军中,也不是所有的中高级军官都是军营出身的,有极少数最开始跟随李维打天下,被行政点化过的,证实了军人气质的人,进入法兰西国防军体系。

他们人数很少,但比起不要命的军营洗脑军官,要理性的多。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尼扎和刚刚被卡尔发掘的拿破仑。

比起尼扎,拿破仑的级别还比较低,甚至连这场第一军高层的军事会议都没有资格参加,不像尼扎已经是李维政府的老长官了。

“你第一师的兵员我一直保持满编额度,每一次战斗结束后,都会优先给你们第一师补充新兵,保持完整的战斗力。

所以,你们第一师每次都承担最艰巨的战斗任务。

这一次也不例外。

奥地利元帅鲍利尤的指挥能力毋庸置疑,如果我大军停留在撒丁王国境内,他必然不会带着奥地利军队主力出击。

所以,想要把他和他的数万奥地利主力吸引出来,就需要一个香甜的诱饵。

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奥地利人来说,都无法拒绝全歼我们法兰西国防军第一军的诱惑!

我会带着第一军的主力全面东进,进攻米兰地区,将第一军的后路完全暴露在鲍利尤的眼皮子底下。

而护卫后路的除了我原本留下来的一个师的后卫部队外,就是你的第一师了。

你不要太过指望后卫部队,因为后卫部队为了护送后勤车队,早已拆分开,部分人还留在法国境内。

一旦奥地利元帅鲍利尤带着奥地利主力南下试图切断我军的后勤线,你和你的第一师将是唯一的屏障。

波尔查中将在他还是原黑龙军团新编第二师的少将师长时,指挥一个师的部队击败了普奥联军,我相信尼扎你也可以在野战中,击败鲍利尤的奥地利主力!

没有了坚固的城防要塞,奥地利人只配给我们法兰西国防军提鞋!”

卡尔的语气中,充斥着对法兰西国防军的自豪感。

现在的法兰西国防军其实就是扩大版的黑龙军团,名称虽然变了,但永远不变的是那股荣誉感。

“卡尔中将,我们不能多留下两三个师么?

只留下第一师,实在是太冒险了。”

其他师长插嘴道。

他们不想去打软脚虾一般的意大利邦国联军,他们想要跟有战斗力的奥地利人对阵!

“我们曾经以极少的兵力击败了普奥联军对巴黎的入侵,你们觉得现在奥地利人还敢在没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对我军出击么?

既然是诱饵,自然要表现得足够弱小,一个师已经是极限了,别说是多加一个师,就算是多加一个团,我都担心把鲍利尤吓得不敢出手。

只要都灵不沦陷,奥地利人有的是办法让撒丁王国号召撒丁人,搞出遍地游击队对我军后勤线路袭扰,到时候我们后路分担的护卫兵力只会越来越多,这次意大利远征越往深处打,我军负责进攻的兵力就会越单薄。

所以这次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聚歼鲍利尤的奥地利人主力!”

这时候,尼扎主动发声道:“卡尔中将,如果奥地利人的鲍利尤元帅连我的第一师都不敢面对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